当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新范式来到沙特

从实验室到初创公司:创新的新范式。

 
文字 | 可颖
编辑 | 可颖
 
中国与沙特的丝绸之路,正迸发新的活力。
 
一边是进入“改革开放”时间的沙特,为打造全新经济体,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创新产业;另一边是抓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试图跳出“内卷”的圈子,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这场双向互动的浪潮将如何演化?其核心逻辑是什么?
 
前不久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LEAP 2024大会上,XbotPark机器人基地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院长李泽湘教授以《从实验室到初创公司:创新的新范式》为主题进行分享,深度解读沙特与中国大湾区之间相似的改革基因与创新路径。
 

 
 
 

从大湾区到沙特阿拉伯

01

 
近几年来,沙特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1977年,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ACST)即沙特国家实验室成立,汇聚政府、产业、基金等资源,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发展;2009年,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建成,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顶尖高校;2016年,备受瞩目的“2030愿景”发布,沙特开启历史性的国家变革;最近,先进制造中心(Saudi AMHUB)战略启动,旨在推动工业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连续的举措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沙特新崛起的足迹,但这些“点”最终要如何连成线,又会将沙特整个国家带向何处?这个问题也许能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找到答案。
 
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组成,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拥有8600万人口。2022年,大湾区的GDP为1.91万亿美元,若将其视为独立经济体,大湾区的GDP占世界总量的5%,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德国。
 

 
深圳是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湾区3.5%的面积大小贡献了25%的GDP。但在1980年,深圳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小渔村,只有3万左右人口,人均GDP仅为120美元;不到二十年后的1999年,深圳人口达到了600万,人均GDP一路高涨至4300美元。
 
在这场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矗立着一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从港科大到深圳产学研

02

 
1991年,为配合经济转型需要,香港科技大学于九龙清水湾成立。此时的深圳缺乏一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为了满足对科研人才的需求,深圳政府联合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圳高新区共同创建深港产学研基地,希望联合产业与学术资源,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创新事业发展。
 
与此同时,李泽湘教授也在港科大开启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探索。
 
传统工科教育大多以上个世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等教育模式为参考,通过专业制度培养人才,所有学生从最基础的数理入手,再进入一门门的专业课程学习,直到开展毕业设计时,才试图整合此前所学的知识。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持续了长达70余年,大大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
 

 
2004年,李泽湘教授开设了一门针对ROBOCON机器人比赛的课程,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设计、制造、调试和迭代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基于团队合作,运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事实上,这门课程是典型的项目制学习模式——新工科教育的一大核心。
 
课程的一个“迷弟”,是连续参加了两次的汪滔。此后,他结合自己的兴趣提出毕业设计课题,即制作航模飞行的飞控器,并在深圳莲花北成立大疆创新,利用其供应链优势快速制作迭代样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新工科教育的另一个要义——发现和定义问题,并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
 
如今,大疆创新已是无人机领域的全球领航者,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市场,业务遍及 100 多个国家与地区。
 
自汪滔之后,李泽湘教授便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展开探索,由他指导毕业设计的10个学生中,9个走上了创业道路。
 
此外,李泽湘教授创办的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 3126 实验室)一共走出了 104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有 1/3 的学生成为了创业者,共创办了 50 多家公司,包括逸动科技、本末科技、奇诺动力等。
 

 
 

从机器人基地到科创生态

03

 
尽管如此,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创新依然是个问题。
 
结合过往的探索经验及思考,李泽湘教授于2014年联合高秉强教授、甘洁教授一同成立XbotPark机器人基地,系统赋能学院派创业者,孵化科技企业。至今,XbotPark共孵化60多家企业,存活率高达 80%,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比例达 15%,更涌现了云鲸智能、正浩创新、希迪智驾等知名企业。
 

 
这套体系逐渐得到多个地区的认可,先后在宁波、常州、重庆、深圳、香港成立硬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和科创学院,并初见成效。沙特国王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常州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越来越多高校加入其中,形成“新工科教育培育人才-孵化项目-加速成长”的创新创业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有关创业的认知也在不断迭代。通过大量案例的研究发现,导致创业失败的四大杀手是团队、产品定义、供应链和技术。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基地打磨了为期2-4周的科创训练营,营员在创业导师的带领下,完整经历打造硬件产品的全流程,一步步地组建团队、发现问题、定义产品、制作样机并迭代。
 

 
供应链一向是初创企业难以跨越的陷阱,为此,共享工厂应运而生。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制造业体系,这里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厂商,能满足几乎所有的生产需要。相比较硅谷,大湾区的产品迭代速度快5-10倍,而成本则是其1/5甚至1/10。共享工厂充分利用了大湾区的优势,整合芯片、模组、3D打印、注塑等资源,帮助初创企业一站式解决核心供应链问题。
 
 

从科创生态到KAUST & KSA 

04

 
早在LEAP之前,李泽湘教授体系就已经和沙特国王科技大学(KAUST)开展正式合作。
 
在2022年12月和2023年3月两次相互拜访交流、签订合作备忘录之后,双方决定从科创训练营入手。今年1月,深圳科创学院与KAUST联合发起ShenTech科创训练营,来自沙特的35名学生、10名初创企业创始人和17名教师在深圳开启为期两周的科技创业探索。其中40%参营人员为女性,获评前三项目团队的女性占比高达75%。
 
今年9月,科创学院与KAUST的联培硕士项目TIE(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也将迎来首批学生,他们将在KAUST校园进行为期10个月的学习,而后6个月前往深圳开展创业实践。
 
TIE项目正在招生中,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沙特国王科技大学与科创学院联培硕士项目招生进行中!
 

 
随着沙特超级工程(giga project)的如火如荼进行,双方之间的合作将越发紧密。不同于直接将产品推销至沙特的“买卖方模式,李泽湘教授希望与当地的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乃至政府单位建立联系,搭建互惠互利的平台,将探索经验与洞察带到沙特,共同探索沙特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实现共赢。
 
沙特的巨型游轮正掉头缓缓驶向新海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挑战,也充满着机遇。中国科技企业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沙特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大湾区?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