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泽湘教授深度解读深圳独角兽企业调研和未来发展!

 

近日,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科技独角兽企业服务对接会圆满收官。

 

会上,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对深圳独角兽企业调研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解读深入洞察深圳独角兽发现与培育机制,层层思考如何高质量建设深圳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以下为李泽湘教授发言(经编辑整理):
 

 
 
为了本次深圳独角兽企业及潜在科技独角兽企业的发现工作,我们合计调研了1336家企业。结合深圳20+8产业集群,对这1000多家企业进行大分类,分为核心技术、大信息、大智能、大健康四个领域。经过初步筛选、走访、推荐后,进一步组织工作小组回访企业,对所有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大量讨论,再推荐给大专家委员会,入选最终榜单。这是我们为此次调研评判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机制。
 

 

 

 

不难发现,遴选出来的企业为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创新生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硅谷相比,深圳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迭代发展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在终端(我们叫智能c端)方面的优势,并以此带动芯片、材料、核心部件、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最终构成“新制造”体系,这也是未来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模式,有火车头的带动,也有核心技术的赋能。

 

首先可以发现,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包括手机、电脑、影音、娱乐、车载、智能家居、穿戴、摄影等领域,无论是已有的存量,还是新的增量,深圳的布局都非常全面,非常有活力。另外,新兴的技术产业,尤其是专用芯片领域,在终端的引领下,发展的后劲十足,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再者,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依靠装备,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检测设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这些领域支撑着终端产业,与其完美匹配。传感器是新涌现出来的细分领域,涵盖物理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等,赋能终端智能系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非常清晰。

 

 

从1000多家企业中可以梳理得到深圳的产业版图。第一个就是“火车头”,即整机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手机、电脑、家电、无人机、车载装备、穿戴装备等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火车头”群体,也包括新兴的智能网联汽车一批医疗器械公司

 

支撑整机系统、网联汽车的功能模组件有传感器、电池等,支撑模组件产业的是半导体、芯片,在半导体器件、新能源产品中,新材料又扮演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制造装备软件信息服务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整体来看,深圳的产业并不是集中在某一板块,实际上,深圳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体系。

 

底层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材料、芯片、装备,以及工厂与智能制造,都是支撑终端产品的护城河与保障体系,即“技术驱动”。而顶层的终端产品又能带动下层领域的发展,我们把这种带动力量称为“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相辅相成,构成深圳产业的两大关键闭环。

 

 

 

 

企业的发展存在几个不同的阶段——探索阶段、天使阶段、成长阶段、独角兽再到行业的支柱,只有将各个阶段的特点、企业的需求、痛点梳理清楚,在制定政策、对接资源时才能更有的放矢。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梳理,根据各个领域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诉求,提炼共性需求,从而帮助后续的工作。比如,我们有大量终端企业,也有新兴零部件、核心技术企业,核心技术企业的第一步是要找到愿意使用他们产品的客户,针对这一需求,我们能够打造一个相互信任的高效对接平台,加速核心技术企业成长。

 

此外,终端产品企业在早期研发时需要跑很多供应链,而且是小型供应链,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快速打样的中试平台,服务这一大批终端企业的早期需求,当进入大批量制造环节时,企业便可以自己往前走了。应用场景对终端产品同样至关重要,打造用户体验平台对于这类企业意义非凡。

 

 

同时,大部分企业存在一个共性需求——人才,关于人才的争夺在深圳十分激烈。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思考:

 

一个是行业领军企业,这类企业有资源、有力量,能构建自己的平台,但需要政府的支持;

 

另一个是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资源、力量不足,需要依靠深圳高校建立支撑细分行业的平台。

 

当然,人才也存在不同类别,如产品经理、核心工程师、技师,我们正在尝试于深圳与深大、深职院等高校合作,探索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地,赋能创新创业企业。

 

 

 

求解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赋能这道复杂函数需要多方的努力与支持,我们相信,也希望,随着持之以恒的探索与深耕,深圳将成长起来更多拥有原创技术、独特商业模式、具有更高含金量的独角兽企业。

 

为了更多独角兽企业的破壳而出,为了“鹏城创新,志在千里”的雄心与决心,我们不遗余力、不吝前行!

 

 
 
 
 
 
 
鸣谢以下合作高校:
鸣谢以下合作赛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