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破局:RC人的科创之路

“一次比赛,一生热爱。”

 

在ROBOCON(以下称“RC”)的赛场上,你永远可以找到少年的热血和纯粹。这里有捍卫荣耀的激烈对抗,有默契无双的团队配合,有毫厘之差的激动与失意,更有埋头苦干的无数个昼夜。

 

 
当赛场的灯光从生活中淡去,RC人又携带着技术信仰开启下一场征程,以各种方式延续自己对机器人梦想的执着。在旁人看来,他们太过疯狂、折腾、不安,但在世界看来,他们代表着叩问未来科技的力量。
 
这一次,我们将镜头聚焦于这群在RC赛场野蛮生长的年轻人,探寻他们以热爱为起点的破局之路。
 

 

 

 
从小,常致远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兴趣,别人玩泥巴他搭乐高,别人在纸上画画他在电脑写代码。因为喜欢二次元,他甚至还给自己做了个桌面宠物,接入当时尚不成熟的AI,可以进行简单的人宠对话。
 
沉浸于兴趣的常致远就这样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折腾”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入学不久后的一次宣讲会上,他第一次听到了ROBOCON的名字,这个有关技术与创造的世界迅速打动了他,毫不犹豫地,他决定加入其中。
 
因为喜欢技术与创造,常致远加入了RC战队
 
当时,华工的RC实验室RobotIC刚刚成立,场地、设备、资金等资源匮乏,用常致远调侃的话来说,自己是“上了贼船”。
 
然而,这艘看似一穷二白的贼船,聚集了一群像他一样“放荡不羁爱科技”的年轻人,他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方案,通宵达旦地调试代码,全力以赴地准备比赛,曾经游离的创造力与好奇心在这里找到了专属的坐标。
 
“其他人都说我们实验室是一片‘法外之地’”,RobotIC指导老师张东戏谑说道。作为曾带领RM、RC战队获奖无数的“金牌导师”,他真心希望实验室能成为百花齐放的土壤,学生无需按照预定的路线发展,在充分的自由度下发现自己,实现蜕变。
 

 
张东是RobotIC的指导老师
 
事实的确如此,RobotIC里几乎找不到传统教育体系的规则,GPA、综评、学分纷纷走下神坛相比于卷成绩和排名,大家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写代码、拧螺丝、造机器人,还有团队运营上面。
 
作为“开国元勋”,实验室的每个人都身兼多职,队长许家瑞要思考实验室的整体运转与长远规划;陈佳煜兼顾机械小组的同时负责项目管理;常致远先是做技术的,然后是做管理的,现在是做教育培训的……他们宛如企业的创始人一般,一块砖一片瓦地搭建组织大厦,费尽心血地打造实验室的长久生命力,在这个过程里,没有任何得失的计较,只有纯粹的“为爱发电”。
 
在RC赛场的RobotIC战队
 
如今,在共同的努力下,RobotIC不再是仅有两个桌子的草台班子,已然五脏俱全,发展得有模有样。关于自己和实验室的未来,他们也有了清晰的答案:为了热爱,干就完事了。
 
 
韩君怡曾经也是驰骋于RC战场的一员。他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战队实力强悍,许多师兄师姐毕业后走上创业道路,在更深层次上诠释科技的力量和意义。
 
耳濡目染之下,韩君怡形成了初步的创业概念。由于比赛期间对“卡脖子”技术深有体会,彼时他所认为的创业就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壁垒,做中国自己的智能制造。
 
韩君怡(第二排左1)曾任电子科技大学RC战队队长
 
与李泽湘教授的对话深化了他对创业的认知。以大疆为例,李老师描述了更加符合年轻人和时代发展的创业路径:从面向消费者的C端入手,用智能终端产品的革新带动芯片、材料、核心部件、装备等一系列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远大的图景点燃了韩君怡内心的创业火苗,带着理想和激情,他来到了深圳科创学院。惊喜的是,他发现身边的很多创业学员都来自于各高校的RC战队,大家有着同样的青春热血,有着相似的人生信仰。
 
他也遇见了志同道合的队友——李磊,2017年河北工程大学RC战队队长。不同于刚刚毕业的韩君怡,李磊已经在大疆工作了3年,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与行业认知。因为内心对打磨产品、赢得用户认可的渴望,兜兜转转后,他又回到了创造的战场。
 
韩君怡在打印样机零件
 
韩君怡和李磊的并肩作战让他们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赛场,只是这一次,大家不再是对手,而是一起追求极致的战友。对于目标,他们有着天生的默契:不赚“快钱”,不落俗套,要创造具备社会价值的产品。
 
当然,这并不简单。最初,他们直接将RC比赛的逻辑搬到了创业中,技术要最牛的,性能要最优的,功能要最好的。然而,当他们把第一代样机带到用户面前时,挫败地发现“技术至上”的黄金法则失灵了,用户想要的不是技术最优解,而是最能满足需求的方案。
 
汲取经验教训后,韩君怡和李磊开始了跌跌撞撞的需求挖掘之路,做调研、进场景、摸市场,在不断推翻重来、复盘迭代的过程中寻求技术、商业与用户需求的交集。至今,他们的样机已经迭代了十余个版本,依然还在改进升级中。
 
韩君怡坦言,“回头看走过来的路,这可能是我成长最大、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创业层出不穷的挑战极大锻炼了他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唯技术论探索者到身经百战创新者的转变。
 
韩君怡(右1)与深圳科创学院院长李泽湘教授、副院长于盈老师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马敬轩的身上。
 
因为RC、RM的两段经历,他极度偏爱自主动手创造,尤其是将想象落地为实际那一瞬间所带来的快感,这也正是他选择创业的初心。
 
自来到科创学院开始创业之路这两年以来,他的每一天都紧张而充实,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挤入至生活,曾经为了比赛而奋战至深夜的日子如今已是家常便饭。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创业节奏逼迫着他加快成长的步伐,“与大学其他按传统路径成长的同学相比,我的成长可能快了不止10倍。”
 
2019年,马敬轩(左1)参加ROBOCON比赛
 
但另一方面,马敬轩十分享受这样的日子。于他而言,创业已经成了一件如呼吸一般自然的事情,磨合团队、选择方向、构思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能带来新的视野和思考,都让他倍感兴奋。
 
即便是劝退无数人的创业变数,他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在他看来,创业反而是最能掌控的人生道路,要做什么样的产品、选择哪一个策略、塑造怎样的品牌,诸如种种的决策权都在创业者身上。变故总会发生,但选择始终是自己的。
 
在科创学院创业的马敬轩(左1)
 
谈及创业目的,韩君怡、李磊、马敬轩三人都神采奕奕,“用科技优化生产力,将人们从繁琐的事情中解放,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C的热血与理想一直存在于他们的身上,赛场的那束光从远方传来,照亮了他们寻找未来的每一步。
 
 
科创体系大师兄、奇诺动力创始人同时也是RC创业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的梁哲,可以说是常致远、韩君怡等人的前辈。
 
他是RC比赛最早一批参赛者,2005年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队员出战,正面碰上了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大疆创始人汪滔;2007年担任助教,带领香港科技大学战队前往印度参赛。在RC的日子里,他总是和各种意外打交道,甚至还遇到过比赛现场机器人直接断电的情况,正是这些突发状况成就了他敢于面对逆境、接受失败重来的个性。
 
也正因如此,梁哲在经历两次失败后,依然勇敢地选择投身创业。如今的他正深耕于医疗康复领域,创立国内领先的动力外骨骼机器人科技公司奇诺动力,致力于用智能化方案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梁哲是RC比赛最早一批参赛者
 
在科创体系企业中,从RC赛场走向创业征途的,除了梁哲,还有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石金博、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陶师正、松灵机器人创始人魏基栋等,后起之秀中也有目前正在深圳科创学院孵化探索的韩君怡、李磊、马敬轩等青年创业者。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因为赛场的历练形成了技术信仰和务实价值,天然地更契合创业磁场,更适合创业路径。
 
“我们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所谓的热爱就是在RC赛场的酣畅淋漓,和科技创业时所笃信的价值目标。”梁哲如此说道。
 
 
选择了热爱就要接受考验,选择了不凡就要面对险阻,每一个RC人都深谙此道。
 
尽管如此,作为高校里避开内卷的“个别人士”,作为社会里走向小径的“少数分子”,他们始终坚持在技术的沟壑里努力踮起脚尖,眺望人类社会的远方。
 
因为他们的努力与前行,科创之路更为精彩。
 

 
深圳科创学院2024冬季科创营正在招募中,欢迎每一个曾在赛场上纵横捭阖、发挥专长的RC人携带创意、技术、想象前来。从这个冬天出发,再次燃烧热血!
 

Geek Time

 深圳科创学院2024冬季科创营火热进行中

 

可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冬季科创营(截止至2023年12月26日

 

PC端报名

 

复制下方网址到浏览器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报名系统:

 

https://sc.hotjob.cn/wt/Innox/web/index?brandCode=1#/pd/eyJQb3N0SWQiOjIwNjUwMSwiUmVjcnVpdFR5cGUiOjEyLCJSZWNydWl0VHlwZU5hbWUiOiLmoKHlm63mi5vnlJ8ifQ==

 

手机端报名

 

早报名,

早录取,

先到先得!

 

 

 

有任何问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Cindy,并备注“姓名+学校+专业+冬季科创营”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冬季科创营的更多信息:
 
文字 | 可颖
编辑 | 可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