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名,极客少年的创新之旅!

 

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技探险,更是一场有关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征程。

 
文字 | 可颖
编辑 | 可颖
 
机械绘图,组队研发,通宵调试,对话名师……这是一群极客少年的寒假之旅。
 
2024年1月29日-2月5日,来自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市宝安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成都天府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贵阳市第一中学、浙江省镇海中学、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市鄞州中学、宁波中学、宁波市海曙中学等全国53所学校,平均年龄为16岁的90名初高中学生怀揣着对科技的热情,集结于深圳科创学院高中生机器人冬令营。
 
在快节奏的8天里,他们参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编程语言等多门课程,深化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与认知;挑战从0到1的机器人实战训练,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自主学习;感受多元化团队的合作与碰撞,体会沟通、领导和协作的重要性;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教授面对面交流,了解科技的前沿动态与学术的多种可能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技探险,更是一场有关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征程。
 
“在座的营员都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于盈老师激动地肯定了营员们的蜕变与突破。
 
 
以问题为导向,营员们开始主动学习,踏出舒适圈,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意识到创新不能单打独斗,营员们学会主动沟通甚至主动求助,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想方设法地完成挑战。
 
未来的智能时代恰恰需要这种主动性,积极地应对未知,并持续地锤炼深度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动态世界里保持竞争力。
 

 
事实上,冬令营的每一位营员都着主人公的心态参与其中,发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正就读于深圳实验学校高二年级的徐浩天同学感受到知识的获取有如高山滑雪一般顺畅,也在团队合作中收获了责任和担当。更重要的是,营期中的每一步都应和着他的兴趣,即便问题突如其来,甚至在比赛前一个小时需要推翻结构设计,发自内心的热爱都让他和团队始终坚定。
 

 
深圳第二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孙瑞南同学充分意识到了团队沟通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慢慢学着分配任务、把控进度、协调队员。6个背景不一的队员难免会发生摩擦,但良好的沟通与相互的尊重能将冲突变为共识,将碰撞转为创意。这段经历极大地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为日后科创梦想奠定基础。
 

 
来自成都天府中学高三年级的张知琳同学则十分享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团队反复钻研技术细节,探讨实现方案,更进一步接触算法、嵌入式等领域的知识,拓宽技术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她愈加坚定自己有关机器人的理想,希望深入弱人工智能领域,发挥专长,有朝一日能解决社会的难题。
 

 
经过层层挑战,每一位营员都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成长。表现优秀的团队和营员更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优秀营员以及最佳团队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令营营员的蜕变让人惊艳之余,也不禁发人深思:什么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我们应当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南山区科创局等政府嘉宾,香港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专家,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市宝安中学、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学校老师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30+位教育工作者也莅临现场,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的育才之道。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张惠敏主任表示,思维工程教育已经存在于高中的通识课程中,只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需要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发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维与实践训练。
 
香港大学创新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炳雄将环境视为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他希望各个地区、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能紧密相连,学生可以汲取榜样力量,也能够具备挑战的勇气与合作的能力。
 

 
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坤银认为具备创新思维的工程师或创业者正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育应当越早越好,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种下创新的火苗,并助其燃烧。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学总监张冬军看来,工程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在试错中成长的思维模式。培育工程思维的一个途径就是项目制学习,用按需所学的方法激发动力、提高效率。
 

 
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讲师郜洵看到了人文艺术与工程思维相碰撞的火花,希望能促进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培育更多既有审美和视野、又懂技术和创新的拔尖人才。
 
南山区科创局创新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刘静则强调社会界科创活动对青少年的激励作用,建议将创客空间、“创业之星”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面向感兴趣的青少年开放,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热情。
 

 
诚然,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是一场漫漫长征。但此次高中生冬令营的举办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教育的曙光:只要各方共同努力耕耘“好土壤”,创新种子就有更大的机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深圳科创学院也将继续深耕于此,携手一线教育者、革命家,打造创新人才的摇篮,让更多青少年能够从此出发、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也相信,尽管冬令营已然落幕,但营员们的科创之旅才刚刚开始。
 
在过去8天里,他们不仅完成了技能的锤炼,更学会了如何在科技时代中不断自我迭代,认识到了创新的无限潜能和庞大力量。
 
当科技号角吹响,这些极客少年将带着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梦想,走向自己乃至人类社会的远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