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人工智能浪潮来袭,我国的产业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或无人区。要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需要构建端到端、高效率、高质量的科创生态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以及新制造品牌。在新的经济社会需求下,李泽湘教授携二十多年科创教育以及260多家硬科技企业培育与孵化的经验,集合旗下所有优质科创资源,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学院致力于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植根于一线创新企业真实应用场景的体系化创业教育,从产品思维、技术支撑、创业素养和产业链等领域全方位赋能,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找到项目方向、完成产品定义、组建创业团队、研发技术解决方案、完成量产以及渠道搭建,快速将年轻人带上创业轨道,并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成为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

科创学院自2021年正式成立起,致力于汇聚潜力人才,提供体系化科创赋能;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中国新制造品牌;探索新工科教育路径,构建科创新生态,最终实现以科创赋能人、企业和城市、用科创打造更美好世界的愿景。学院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深圳“十四五”规划重点扶持,总部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硬科技人才与企业云集的留仙洞。

学院致力于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课程设计、教师培养、学生赋能三个层面,探索新工科教育。针对硬科技初创企业,学院提供人才库、科创课程、供应链、市场资源、基金等一站式全方位支持,帮助初创团队完成从团队组建到产品定义、从研发方案到完成量产的全过程,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成为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此外,学院还搭建硬科技创业者社区,整合国际资源、政府资源与投融资资源,构建全方位赋能体系,精准加速企业发展。

四年来,科创学院共收到来自近900所高校、超14400人及超400个创业团队和项目的报名申请。目前,学院2021年底从零开始探索的近800名创业者探索出了80个创业项目,包括27个天使轮阶段公司(估值2500万以上,总估值十几亿)、36个探索阶段团队和17个预探索阶段团队。经过四年的发展,学院在孵项目呈现鲜明特色:面向消费者(TO C)的智能终端项目占比80%,直接得益于深圳和南山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产业生态与敏捷供应链;AI+硬件项目占比75%,成为智能硬件联通AI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纽带;瞄准国际市场出海的项目占比70%,依托于深圳作为外向型经济枢纽的全球市场渠道与开放基因。学院更前瞻性地布局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海洋产业及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海洋产业项目精准从智能船艇与水上休闲娱乐产品切入展现出显著的全球化市场潜力;低空产业项目目标明确,直接瞄准载人低空飞行器,规避早期红海竞争,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疗健康项目开创性探索消费端和医疗器械的融合路径,既能满足家庭社区场景下的便捷使用需求,又能遵循严格的医疗器械开发与认证体系;具身智能项目瞄准垂直细分场景和核心零部件,避免通用场景的激烈竞争。

科创学院还成立了科技创业者俱乐部,通过各类培育计划和沙龙活动,链接人力、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出海、资金、政府扶持等各种资源,让创业者可以在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的社群中共同学习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 学院发现中小学阶段是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 启发思维、 提升素养的重要阶段, 又从大学生的培养,前移至中小学生的科创教育, 在青少年培养、 教师培训、 课程创新等方面将开展一系列探索。


李泽湘教授

李泽湘教授

  • 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院长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创始人

  • 香港科技大学林高演讲座教授

发起人

“人类科技文明的今天,是由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创业者奠定的。”

  • 主要从事机器人、运动控制、机构学和制造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4本,创立了机器人在非完整约束下运动规划这一重要学术领域;

  • 2007年被评为IEEE Fellow;

  • 2019年获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Award;

  • 2020年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 先后培养学生孵化创办260多家硬科技企业,其中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13家;

  • 1999年创办中国首家运动控制公司固高科技,于2023年上市。

建设基础

港科大3126室验室

哈工深教改班

XbotPark机器人基地

深圳科创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3126实验室

1992-2022,52+

香港科技大学3126实验室

模式

教育启发+个人赋能

合作高校

侬托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

成果

创办52+家企业,包括大疆创新、逸动科技、奇诺动力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改班

2004-2009,4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改班

模式

教育启发+资源赋能

合作高校

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成果

创办48+家企业,包括比锐、弓叶科技、速腾聚创等

XbotPark机器人基地

2014-至今,60+

XbotPark机器人基地

模式

项目孵化+体系赋能

合作高校

东莞理工、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

成果

创办60家企业,包括云鲸智能、海柔创新、卧安科技等

深圳科创学院

2021 - 至今

深圳科创学院

模式

人才培养+项目孵化+体系赋能

合作高校

沙特国王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大学、哈工大( 深圳)、深职大、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成果

致力于打造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创业赋能的科创生态,快速将年轻人带上创业轨道并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成为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目前近770多位创业者、80个项目在学院孵化。

科创生态

• • • • • •

265+ 家硬科技企业

其中上市企业2家,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13家,企业总估值>500亿美金

了解更多

半小时创新圈

以深圳科创学院南山总部为中心,形成了高效、活跃、多元的“半小时创新圈”,团队可以快速对接上下游企业、成熟供应链、创投基金、一流高校等资源,疏通科创“堵点”。
半小时创新圈
  • 供应链资源

    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东莞松山湖等

  • 高校联盟

    深圳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创投基金

    深圳天使母基金 深创投 高新投
  • 体系企业

    大疆 云鲸 正浩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组成,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拥有8600万人口。2024年,大湾区的GDP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2万亿美元),超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肩而立,登顶全球湾区第一梯队。


大湾区产业体系完备,集群效应明显,在供应链资源方面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关数据表明,相比较美国硅谷,大湾区科技产品迭代的速度快5-10倍,成本却是硅谷的1/10-1/5。


深圳是大湾区创新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容纳了1779万居民,平均年龄仅为32.5岁,是极为年轻、开放、包容的创新之都。同时,深圳的创新氛围浓厚,2024年,深圳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47万件,累计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投入2085.78亿元,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