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人工智能浪潮来袭,我国的产业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或无人区。要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需要构建端到端、高效率、高质量的科创生态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以及新制造品牌。在新的经济社会需求下,李泽湘教授携二十多年科创教育以及260多家硬科技企业培育与孵化的经验,集合旗下所有优质科创资源,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学院致力于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植根于一线创新企业真实应用场景的体系化创业教育,从产品思维、技术支撑、创业素养和产业链等领域全方位赋能,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找到项目方向、完成产品定义、组建创业团队、研发技术解决方案、完成量产以及渠道搭建,快速将年轻人带上创业轨道,并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成为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
科创学院自2021年正式成立起,致力于汇聚潜力人才,提供体系化科创赋能;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中国新制造品牌;探索新工科教育路径,构建科创新生态,最终实现以科创赋能人、企业和城市、用科创打造更美好世界的愿景。学院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深圳“十四五”规划重点扶持,总部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硬科技人才与企业云集的留仙洞。
学院致力于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课程设计、教师培养、学生赋能三个层面,探索新工科教育。针对硬科技初创企业,学院提供人才库、科创课程、供应链、市场资源、基金等一站式全方位支持,帮助初创团队完成从团队组建到产品定义、从研发方案到完成量产的全过程,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成为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此外,学院还搭建硬科技创业者社区,整合国际资源、政府资源与投融资资源,构建全方位赋能体系,精准加速企业发展。
四年来,科创学院共收到来自近900所高校、超14400人及超400个创业团队和项目的报名申请。目前,学院2021年底从零开始探索的近800名创业者探索出了80个创业项目,包括27个天使轮阶段公司(估值2500万以上,总估值十几亿)、36个探索阶段团队和17个预探索阶段团队。经过四年的发展,学院在孵项目呈现鲜明特色:面向消费者(TO C)的智能终端项目占比80%,直接得益于深圳和南山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产业生态与敏捷供应链;AI+硬件项目占比75%,成为智能硬件联通AI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纽带;瞄准国际市场出海的项目占比70%,依托于深圳作为外向型经济枢纽的全球市场渠道与开放基因。学院更前瞻性地布局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海洋产业及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海洋产业项目精准从智能船艇与水上休闲娱乐产品切入展现出显著的全球化市场潜力;低空产业项目目标明确,直接瞄准载人低空飞行器,规避早期红海竞争,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疗健康项目开创性探索消费端和医疗器械的融合路径,既能满足家庭社区场景下的便捷使用需求,又能遵循严格的医疗器械开发与认证体系;具身智能项目瞄准垂直细分场景和核心零部件,避免通用场景的激烈竞争。
科创学院还成立了科技创业者俱乐部,通过各类培育计划和沙龙活动,链接人力、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出海、资金、政府扶持等各种资源,让创业者可以在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的社群中共同学习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 学院发现中小学阶段是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 启发思维、 提升素养的重要阶段, 又从大学生的培养,前移至中小学生的科创教育, 在青少年培养、 教师培训、 课程创新等方面将开展一系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