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创学院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
学院文化
/
走进学院
在孵团队
创业导师
发起人
/
科创导师
赋能体系
培养方案
/
科创生态
合作交流
合作高校
/
科技创业者俱乐部
项目申请
科创训练营
/
科技创业营(长期报名)
/
K12训练营
学院动态
最新消息
/
招标采购
/
公示公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学院文化
走进学院
在孵团队
创业导师
发起人
科创导师
赋能体系
培养方案
科创生态
合作交流
合作高校
科技创业者俱乐部
项目申请
科创训练营
科技创业营(长期报名)
K12训练营
学院动态
最新消息
招标采购
公示公告
联系我们
CN
ENGLISH
CHINESE
学院动态
最新消息
招标采购
公示公告
首页
>
学院动态
>
最新消息
>
2024-02-21
创业“极客”集结!2024冬季科创营开启智能硬件产品新实战!
在能听到市场“炮火声”的地方,向心中理想的科技产品迈进。
文字 | 可颖
编辑 | 可颖
每一个创业“极客”的身上,都承载着改变世界的一种可能。
瓦特、爱迪生、乔布斯、马斯克、黄仁勋、汪滔、张峻彬……这群怀揣技术热情的先锋们,用无畏的创造欲望,推动着科技文明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如今,伴随着新一轮技术浪潮,新一代的科创力量正在崛起。
这个冬天,
来自全球的70位新世代创业“极客”汇聚于深圳科创学院2024冬季科创营,迎接为期10天的智能硬件产品创造挑战。
同时,
65位观摩营营员也将在这里揭开科创真相,感受其中魅力。
在这场独特的实战中,他们将以科学方法洞察用户需求,运用跨学科知识构思解决方案,共同探索创新的边界。
“我们正处于新经济、新制造的转折时期,科技创新创业是当下大变局的曙光。”
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院长李泽湘教授聚焦新经济、新制造与新工科教育,从全球视野解读年轻创业者的发展路径。
大量历史案例及研究表明,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头号发力点在于C端创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C端领域经历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的70年代三大件,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的80年代三大件,空调、摩托车、电脑的90年代三大件,来到了新能源、大模型、低空飞行等技术百花齐放的今天。
无论是什么时代,需求总是产品出现的第一动力。
当人们的物质世界愈加丰富,对美好生活也愈加向往,新需求应运而生。
基于经验与洞察,
李泽湘教授预言未来的新三大件将是
eYACHT(电动游艇)、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和eBOT(家用服务机器人),
用户想自由自在地探索星辰大海,也想在各个领域享受智能化的便捷体验。
eYACHT
eVTOL
eBOT
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个人消费市场恰恰是敢于想象、不惧试错的年轻人的天下。
当然,在创业道路上,没有经验、缺乏资源的年轻人将面临重重挑战,很有可能在想象与产业之间的巨大鸿沟里“翻车”。
深圳科创学院长期以来的愿景,便是赋能年轻创业者,
帮助他们定义问题,并整合所学知识构建智能解决方案,让科创惠及成千上万的消费者。
在李泽湘教授看来,通过冬季科创营,学员们需要重点掌握三件事情:
1. 辨别真伪需求。
从源头开始定义产品的确是一件浑沌的事情,尤其是在信息海量化的今天,去除噪声、甄别有效讯息、提炼关键问题是创业者的一门必修课。
2. 理解供应链。
一个科技产品由大量模组构成,每个模组的背后是众多制造公司,通常情况下,一个产品的生产可以与亿量级工人挂钩。也就是说,无论进入什么领域,创业一定走不出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3. 构建技术壁垒。
创新至上的时代里,技术支撑将深刻影响产品能走多远。在创业语境下,评判技术是否拔尖的标准不是论文或奖项,而是市场,即成百上千用户的购买意愿。
产品似乎在当下已经泛滥,各种各样的产品涌向市场,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但事实上,产品虽多,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却凤毛麟角。
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吴显亮老师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向学员们分享了颠覆性产品的要义。
《时代》杂志曾评选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0个科技产品,这些产品距离企业创始的平均时间跨度为28.9年,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33.36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榜产品的时间跨度逐渐缩短,能够在5-10年内达成此成就的企业,创始人的年龄基本上为20-30岁。
由此可见,未来的整体创新效率将会越来越高,尽管如此,
科技创业依旧是一场周期漫长的持久战,能够秉持长期主义、摒弃盲目踩热点行为的年轻人将是这场大战的主力军。
此外,从这些顶尖科技产品中,我们也能归纳出未来所需产品的五大类型:
·解放劳作类。
通过科技手段解放人类的手、腿甚至大脑,“懒人经济”大部分是这类产品。
·扩展感官类。
刺激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
·娱乐类。
满足多样化娱乐需求,让用户在放心省心之余,还能感到开心。
·信息交互类。
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极大地提高用户的生活生产效率。
·信息生产类。
允许用户成为内容创造者,进行输出分享,获取更高层面的价值。
面对冬季科创营的沉浸式科创氛围,吴显亮老师建议学员们充分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在能听到市场“炮火声”的地方,向心中的科技产品迈进。
形象地说,科技创业好比长途攀登,一山放过还有一山拦。一旦决定踏上这条道路,创业者就要做好应对层出不穷挑战、永葆学习状态的准备。
在沙漠掘金环节中,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分工、成本控制、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化身为沙漠中的寻宝探险队,每个小组试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团队利益最大化,现实的种种问题折射于沉浸式场景中。
创业并非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的携手并进。
来自中山大学的沈林熠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只有组建同频共振、各有专长的团队,才能应对技术、商业、品牌、法律等各种领域的挑战。
一个小小的信息,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差距。
正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梁俊玮发现,信息差极有可能就是战略差,及时了解市场趋势与对手动态,有助于制定正确战略,快速进行迭代。
盲人晚宴是科创学院的“保留节目”,营员们戴着眼罩进行用餐、交流,视觉信息的丧失反而带来了独特而全新的体验。
香港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专业的张俊林
学会了交流过程中的倾听。
这也是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聆听用户的心声,才能做出真正满足需求的产品。
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齐默涵
由蒙蔽双眼的感知联想到创业的未知。
创业道路充满着不确定性,有人选择主动发起探索,积极面对众多变量;也有人采取谨慎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摸索。
以科技创业为名的冬季科创营一触即发。这是一场迸发无尽创意的科创之旅,也是通往未来科技生活的起点。
我们十分期待,
这群年轻的创业者及潜在创业者将挑战自我,完成蜕变,释放巨大的创造力。
推荐阅读:
上一篇:沙特年轻人的科创梦,在深圳加速生根发芽
下一篇:深圳x沙特:飞越7600km,解锁创变之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