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深圳科创学院一直在探索全新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创造力、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等许多重要的素养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启了人才探索的2.0版本——青少年科创教育探索,在学生端点燃科创热情,促进能力素养提升;在教师端提供赋能,协力培养赋有前瞻性、实战性、创新性的种子教师。2024年11月1日-3日,深圳科创学院联合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开展科创种子教师培训,来自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中学、深大附中、福永中学、百仕达小学、莲南小学等中小学的42名教师围绕深圳科创学院的科创教育探索、前沿大师的科创育人经验分享、设计思维的运用与PBL课程设计等方面展开学习交流,在对话中汲取经验,从实践里强化能力。“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教育不可能一成不变。”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于盈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科技带给教育行业的影响,深度分析未来人才画像的变化,分享目前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产业与生活,追求效率、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被革新,反而是效率低下、需要不断尝试与学习的行业将继续由人主导。另一方面,教育的任务是为所属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供应适配的人才,随着我们步入智能化时代,为了培养能听懂指令、生产标准产品的标准化教育系统已不再适用。可以说,我们的学生正在接受“过去的教育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
从人才的终端来,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发生了变化。相比较平均分90分,我们将更强调拥有绝对长板、在某一领域能做到200分;身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更具备价值的是懂得应用知识、能够自主地快速学习甚至生成新知识;面对人工智能的“来势汹汹”,人最为独特的提问能力、思辨能力、深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将愈发重要。深圳科创学院通过和国内外大学合作开创新工科教改班,开展新工科教育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科创教育经验。现在,我们希望将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延伸至中学教育。在国内外大学新工科教育和中小学项目制教学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学院计划搭建青少年科创教育社群,为中小学教育创新提供独特的赋能。社群将定期举办线下教师培训外,持续分享优质的实践案例,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互相支持,一同为中小学创新素质教育贡献力量。研讨现场,教师们也基于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提出了相关议题,与于盈老师展开热烈的讨论。
因为建立图书馆的契机,组织一群学生和学科老师进行方案设计。第一阶段像一盘散沙,大家运用课后的时间,探索出五个方案;第二阶段像拼盘,每个学科都要参与其中,学生运用3d打印、激光雕刻、粘土等工具,完成方案的可视化设计;第三阶段进行有机整合,涉及到传统民俗等课外的内容。在同龄人中,这群经历项目制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更加强烈。
——水田小学 罗鑫强
中学阶段拥有很多科创类比赛,参加比赛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与动手能力。但比赛的难度很大,需要学生投入额外的时间与精力,在家长看来,比赛与升学之间存在着脱节或冲突。一方面,教育需要进行改革,推出“科创特长生”等升学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将注意力放在长期价值上,参加科创比赛能锤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积累自信、挖掘潜能,从长期来看是更大的价值。
——孝德学校 银冬冬
教育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随着人工智能分担大部分“教书”的职责时,“育人”成为了教育的重点,而这与科创教育紧密相连。在传统教育制度下,我们需要逐步摸索出一条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动态世界的道路。当然,万事开头难,我们现在所处的从零到一的阶段一定是最为困难的,我们更应该放手去试,链接资源、互相支持,先做播种的工作,让种子破土而出。
——福永中学 刘杨杨
为了培养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团队、绩效激励、评估标准、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都有待革新。这将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探索旅程,满怀激情的教育工作者们将上下而求索。
本质上讲,教育是一门注重反思与总结的实践性学科。具体到中小学的科创项目指导时,教师更不能照本宣科,需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扮演“向导”而非“答案传授者”的角色。近30年来,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主任刘海峰长期耕耘于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等教育领域,指导的学生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RoboCup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赛冠军等多个奖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培养了不少创业者。此次培训中,刘海峰引用了大量案例,从育人成果回看科创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指导中小学科创项目的系统性方法,帮助提高教师的项目规划能力与实施能力。
“一个项目不仅几乎覆盖了所有关键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埋下了科创的种子。”刘海峰希望在座的教师们能够全情投入至科创教育中,当种子开花的那一刻,教育的使命便完成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高校或组织正在探索教育改革,其中,欧林工学院是新工科教育的领航者。自成立以来,欧林工学院从零到一地探索独特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得到全球教育专家的一致认可。
培训会现场,欧林工学院工程与创业教授、前对外合作负责人Jason Woodard分享了欧林工学院模式的核心——项目制学习,并深入探讨了实施项目制教学的关键要点与误区。· 目标: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感。但并非所有目标都能通过项目制学习实现,它可以激发内在动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等,但不一定能提高考试表现。· 团队:不同的团队组建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建议组织学生在团队初期讨论个人与团队目标、明晰团队规范,预先考虑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 辅导:项目制教学里,教师和学生都是共同的参与者,教师的重点不再是直接地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链接资源,按需所学。· 评估:必须明确的是,项目的失败不意味着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失败,同理,更理想的项目产出不代表更卓越的课程表现。一个项目存在多个检查点,给予学生多个维度的反馈,学生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多轮迭代。
此外,深圳科创学院也组织了基于设计思维的实践研讨和工作坊,从实操的角度帮助教师们认识设计思维在科创教育的作用,掌握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基于现实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的系统性方法。
今日,创新与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和刻不容缓的课题。深圳科创学院深感教育工作者的不易,更希望能在这条道路上给予助力,集结更多改革家、实践家、领航者,建立抱团取暖的社群,提供更大的支持与赋能。此次培训中,我得到了设计思维的基本框架启发,后续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案例,我很直观地学习使用各类创新方法与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在科创学院里感受到了科创教育的情怀,让我对教育事业拥有更大的信心。
——何宜
老师们的分享帮助我更充分地了解科创教育的成功案例,让我意识到,在合适方法引导下,中学生也能迸发出无穷潜力,引发我进一步思考本校科创培养方案的改进方向。此次活动搭建了一个科创实践的平台,集结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工作者。
——刘捷
此次培训正如主题“种子教师”一样,分享双钻模型等具体工具的同时,也让我们接触到新的教育方法。作为科创教育的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给学生播种,运用这些习得的理论,发掘学生的科创潜能,培育他们的批判思维,引导不断迭代与成长。
——刘杨杨
这是一次全新的培训体验,打破了传统的专家讲座形式,人人都是参与者。培训的内容很贴合当前科创教师的困惑,帮助我们跳出固有思维,站在更高维度看待和考虑问题。我希望能够点燃学生的激情,驱动他们主动寻求学习资源与方法。
——黄丽云
在这次培训中,我既看到了项目式教育方式,了解到设计思维的各种实践方法;也和一线科创大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学习到指导科创社团、给予技术支持、拓宽学生视野的落地性方法。此后,我会尝试用设计思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找到更真实的需求痛点。
——方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