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2025-10-11

让自然灵感飞一会 | 青少年科创启航营正式开启!

文字 | 婵娟,可颖

编辑 | 婵娟


创新的密码,往往隐藏在自然的奇妙构造之中;创新的种子,往往在青少年的好奇心中萌发。


2025年7月23日-30日,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以“自然智造”为主题的夏季科创启航营,旨在引导青少年扎根自然这片创新沃土,汲取灵感、创造未来,让科创教育不再止步于知识传授。

1.webp
2.webp
3.webp
4.webp

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重庆、厦门、宁波等地的49位热爱自然、痴迷创造的中小学生汇聚于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在导师的引导下,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探寻万物背后的“底层代码”;以双手实践项目创新,在团队协作、碰撞与反复试错中,创造出兼具想象力与技术含量的仿生造物。


整个营期探索中,重庆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深圳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长学姐,来自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等学校的教师,与深圳科创学院的项目指导老师们组成强大的助教与导师阵容,为每一位科创少年保驾护航,指引前进方向。

5.webp
6.webp
7.webp
8.webp

01

从补短板到育长板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教育最好的状态,就像打游戏一样,是自发的、充满热情的”,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于盈在开营第一课上阐释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之道——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留白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顺应自己独有的能力特质去开展行动,每天才会像打游戏一样自发有热情地去投入,形成正向反馈的循环机制,发展自己的绝对长板,越做越好,最终找到意义所在。



9.webp


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千篇一律的标准化走向凸显个性与多样化,那些既有扎实基础又能应对真实问题、善于协作且具备抗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

与此同时,面对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未来,反而是那些“看似软”的能力变得更加关键,如好奇心、同理心、倾听能力、团队合作以及价值判断能力。这些恰恰是传统课堂难以传授,却能在真实项目合作中自然发生的成长

10.webp
11.webp
12.webp
13.webp

“当科创教育前置至青少年阶段,这些弥足珍贵的创新特质其实都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于盈解释道,正是基于这一洞见,启航营引导孩子善于观察,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提炼洞见,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学习硬件、软件、AI等基础知识,通过团队合作与迭代,创造出好玩的仿生玩具,更体会为己而学、专注当下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

14.webp

02

起点

有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玩就是最好的教育”,开营仪式上,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主任刘海峰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真正的成长并不依赖于灌输知识,而在于从动手实践与亲身体验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而“玩”,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15.webp


真正有意义的“玩”,不是为了消遣,而是把好奇心转化为创造力,把想象力落地成现实的第一步。


在深圳科创学院往期青少年科创训练营中便存在许多生动案例,其中一个小组仅用一周时间制作了一个可爱的智能陪伴机器人,不仅能讲故事、互动交流,还能感知用户的基本身体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提醒与陪伴。


这个项目虽然简单,但从需求洞察到动手制作,从方案打磨到现场展示,完整地经历了一次从问题出发的创造过程,生动诠释了“能玩、会玩、玩得深,就能玩出一个世界”的理念。


16.webp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此次启航营的设计,正是希望孩子们从“好玩”开始,引导青少年让动手成为其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当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能解决一个问题,哪怕只是很小的困扰,那份真实的成就感,都胜过千言万语的劝导,也比任何一次考试分数更能点燃内在驱动力。


17.webp
18.webp
19.webp
20.webp


03

回归自然

在天地间寻找创新灵感


“人类的DNA中仍保留着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的能力,我们要让营员们回到自然中去观察、记录和探索。”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副总监李书林的话道出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即教育不是填满孩子的大脑,而是唤醒他们原有的感知和思考能力。


21.webp

快节奏、高密度的信息环境让当代青少年越来越远离自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简单事物的敏感与喜悦。相比之下,观察一只动物的习性、研究一片叶子的结构、聆听风吹过林梢的声音,这些看似平常的体验,反而能带来更深刻、更持久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22.webp
23.webp
24.webp
25.webp

因此,在本次启航营中,我们不仅鼓励孩子动脑动手,更鼓励他们走进自然、贴近现实、回到日常,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观察中获得灵感,用科学与技术去回应、表达与实现。

“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与电路,而是一种更有温度的表达方式,承载着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和回应。

26.webp

拒绝“标准答案”,拥抱“天马行空”。

当好奇心遇见自然密码,当双手触碰科技边界,一场关于未来的探索已悄然开启。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些小小"自然解码者"在现实场景下编写科学的代码,用仿生设计回应自然的启发,实现从自然到科技的华丽转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