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婵娟
创新的密码,往往隐藏在自然的奇妙构造之中;创新的种子,往往在青少年的好奇心中萌发。




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重庆、厦门、宁波等地的49位热爱自然、痴迷创造的中小学生汇聚于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在导师的引导下,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探寻万物背后的“底层代码”;以双手实践项目创新,在团队协作、碰撞与反复试错中,创造出兼具想象力与技术含量的仿生造物。




01
从补短板到育长板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02
以“玩”为起点
让“有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玩就是最好的教育”,开营仪式上,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主任刘海峰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真正的成长并不依赖于灌输知识,而在于从动手实践与亲身体验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而“玩”,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真正有意义的“玩”,不是为了消遣,而是把好奇心转化为创造力,把想象力落地成现实的第一步。
在深圳科创学院往期青少年科创训练营中便存在许多生动案例,其中一个小组仅用一周时间制作了一个可爱的智能陪伴机器人,不仅能讲故事、互动交流,还能感知用户的基本身体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提醒与陪伴。
这个项目虽然简单,但从需求洞察到动手制作,从方案打磨到现场展示,完整地经历了一次从问题出发的创造过程,生动诠释了“能玩、会玩、玩得深,就能玩出一个世界”的理念。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此次启航营的设计,正是希望孩子们从“好玩”开始,引导青少年让动手成为其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当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能解决一个问题,哪怕只是很小的困扰,那份真实的成就感,都胜过千言万语的劝导,也比任何一次考试分数更能点燃内在驱动力。




03
回归自然
在天地间寻找创新灵感
“人类的DNA中仍保留着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的能力,我们要让营员们回到自然中去观察、记录和探索。”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副总监李书林的话道出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即教育不是填满孩子的大脑,而是唤醒他们原有的感知和思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