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2025-10-11

从玩趣到创造:一场少年科创者的蜕变之旅 | 科创启航营结营

文字 | 光萍,可颖

编辑 | 光萍


在这个AI时代,重复性技能的价值急剧缩水,以机械记忆为主、重应试轻思辨的功利化教育正加速瓦解。但挑战背后亦有机遇。人类独有的“类比联想力”与“意义创造欲”,恰是AI的绝对盲区。



2025年7月23日-30日,深圳科创学院发起青少年科创启航营,以“自然智造”为主题,着力激发中小学生从0到1的创造力、从“玩”到“创”的探索力。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重庆、厦门、宁波等地的49名中小学生汇聚于此,在协作、碰撞与试错中,探索并创造出兼具趣味性与科技感的自然仿生玩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能嗑瓜子的鹦鹉玩具、AI对话的天鹅玩偶,双人对战的拳击袋鼠……这群少年在7天内从“玩”出发,点燃热情,锚定目标,实现了从“被动接收者”向“主动创造者”的蜕变。

01

始于Play:

在玩中激活创造基因



玩趣,是创造力最本真的火种。它始于纯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孕育着创新的灵感。正如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于盈在开营仪式上所言,“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自发如游戏。”一场充满奇趣的科创之旅,就此启程。


“我观察到,结营前一天的晚上十点,仍有过半营员沉浸于创作。”在于盈看来,这种“乐不思归”的状态,恰是沉浸于探索之趣、点燃学习热情的生动体现



9.webp



这种“玩”的精神,正是本次科创启航营的鲜明底色



开营首日,团队合作搭建“胡萝卜高塔”,营员们在竞技中迅速破冰融合;走进动物园,他们细致观察动物习性,为仿生设计汲取自然灵感;在玩具设计工坊,大家拆解鲁班锁、乐高等经典玩具,揭秘“好玩”背后的五大核心机制——成就感、探索欲、控制感、意外惊喜与社会互动性。这些洞察,成为了后续设计的底层逻辑。

10.webp
11.webp
12.webp
13.webp
14.webp
15.webp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而启航营的终极目标,是引导营员将这份“玩”的乐趣升华为“创”的实践——打造一款好玩、硬核的自然仿生玩具。在这片没有标准答案的乐土里,催生出令人惊叹的创意:

浪花冲锋队的“蜥灵豆”,随语音指令灵活进退,灯带流转出幻彩光芒;Harry 组的猫头鹰口香糖罐,借语音控制点头摇头,精准分发糖果 。未来之翼的“投喂小鸟”,玩家隔一米投虫,见证小鸟从雏鸟“吃”成羽翼渐丰的大鸟;“不摸鱼不摆烂”组的“巧磕利”,一声指令下达,鹦鹉便灵巧地剥开了瓜子壳 。

无组的“呱复呱”,对话互动满是趣味,翅膀随指令灵动摆动;“一起咯咯哒”的鹦鹉玩具超听话,沿 3 米直道跟着玩家跑完全程,逗得众人笑声不断……

16.webp
17.webp
18.webp
19.webp

另一边,“拳击袋鼠”在擂台,借策略与道具展开对决;两只“长颈驼”互喷“水花炮弹”,战况热烈;“超级无敌细尾獴斗士”在场地里激烈角力,推搡、击打间争夺胜负 。与此同时,专为宠物投喂设计的“卡皮冲冲冲” ,慢悠悠寻着最佳下蛋点;“CS-Trunk”的队员带着象鼻水枪拼抢,遇水变色贴藏着惊喜;“大象接球大作战”的玩家精准接球,分数不断飙升。

20.webp
21.webp
22.webp
23.webp

结营仪式上,于盈目睹了少年创造者们的蜕变与成长,深感触动:“这一周,我看见你们沉浸在既好玩又极具挑战的状态中——这绝非‘随便玩玩’,而是玩出了高标准、玩出了专业精神。”更令她震撼的是,从零起步的中小学生,竟在短短七天内创造出了声光电融合的作品,“甚至远超市场玩具的趣味性”。

“作品的完成度从来不是终极目标”,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自信与坚定,于盈希望点燃的是跨学科思维的火种、对科创不息的热爱、与人协作的智慧、以及不断迭代的能力,“当这些素养内化为你们的本能,你们的未来便拥有无限可能。”

02

点燃Passion:

驱动创造的不灭引擎




创造之路,荆棘密布。热情,恰是穿越困境、驱动持续探索的不竭动力。深圳科创学院青少年科创教育中心主任刘海峰老师在营期尾声时感叹:“我亲眼见证了一个个孩子,从最初的游离到全情投入,最终呈现出令人惊喜的作品。”这一蜕变的核心,正是被点燃的创造热情。

24.webp

当被问及“最想带回学校的课程”时,营员们的答案出奇地一致——他们渴望将科创营中这种“动手造物”的体验融入日常。

“这里的自由创造太棒了!要是学校里也有这些设备器材,那我一天能做出多少有趣的东西!”来自烟台的吴同学难掩兴奋。对比传统课堂的“被动吸收”,他发现这里能自由提问、探索想法,更能把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25.webp

以热爱为导向,追寻心之所向远比追求“全A”更重要。本期科创启航营设置了电子、结构与AI三类课程,实施走班制教学,营员们按需选择,充分施展所长。

在深圳就读五年级的黄同学钟情于“硬件结构课程”。她沉醉于动手实验的乐趣,更被同伴的投入所鼓舞。作为“蜥灵豆”变色龙玩具的核心开发者,她负责的语音控制和尾巴亮灯模块,正是从图纸跃入现实的成果。回顾营期生活,她提炼出“开心、兴奋、成就感”三个关键词——这份燃烧的热情甚至让她战胜了“睡懒觉”的诱惑,甘愿早出晚归。

26.webp

零基础起步的闫同学则在“电机课程”中收获了扎实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体验。他同样渴望学校能够引入这类动手课程,提高动手能力,而非仅限于电脑操作。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溉”,而在于“点燃”。这些年轻创造者的呼声,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科创营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走班制让学习自主匹配兴趣,项目制使知识融入实践,造物式学习则将“想法”化为“现实”。这种按需所学的自由,也终将沉淀为终身受益的能力。

03

深化Purpose:

协作中觉醒的少年创造力


这段七天冒险之旅,锤炼了青少年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成长。这份成长,远不止于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更在于团队协作的磨合、创新思维的萌芽,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重新审视。有的营员甚至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一名创业者呢?”

27.webp
28.png
29.png
30.png

然而,寻找自我价值、融入团队合作的过程并非坦途。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各小组共同制作了“规则树”,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等准则化作果实,贴在树上。为了让这些规则真正深入人心,营员们坚持每日晨会深化学习、晚间进行复盘总结。 

31.png

面对合作危机,营员们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不被情绪裹挟,专注解决问题,积极贡献,甚至跨组互助。来自浙江的黄同学作为队长感慨道:“从第一天到现在,我们从一盘散沙凝聚成了坚固的高山,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队员吴同学也深有体会,“我学会了齐心协力,不能单干,而是要和而不同。”

作为“巧磕利”鹦鹉玩具项目的一员,团队磨合的阵痛让于同学深有感触:“前期的组内摩擦如巨石挡路。负责结构设计的两位同学各执己见,分歧不断。”连续三天,进度停滞不前、团队濒临分裂,在助教和老师的协调下,小组及时调整分工,最终迎头赶上,提前完成了项目设计

32.webp

带着受益终身的成长,12支团队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自然仿生作品,登上Demo Day的展示台。 他们自信阐述产品构想,溯源自然灵感,拆解技术巧思,并动情分享团队磨合与个人蜕变的历程。

33.webp
34.webp
35.webp
36.webp

最终,经评委审议与现场投票,呈现宠物互动奇趣的“蜥灵豆” 与 融合机械趣味的“巧磕利”获得金奖,打造分发乐趣的“猫头鹰口香糖罐” 及 模拟育雏体验的“投喂小鸟”摘得银奖。

此外,“蜥灵豆”猫头鹰口香糖罐还双双拿下了最受欢迎奖;猫头鹰口香糖罐、“巧磕利”获评最具活力奖;“卡皮冲冲冲”与“CS-Trunk”获评最佳创意奖;“呱复呱”、“长颈鹿喷水大作战”斩获最美设计奖;“拳击袋鼠”、“大象接球大作战”夺得最佳团队奖;“超级无敌细尾獴斗士”、“一起咯咯哒”荣膺最佳技术奖。

这一刻,奖杯不仅是对作品的肯定,更是为少年们以玩趣点燃热情、用协作铸就创造的成长之路,加冕荣光。

37.webp
38.webp
39.webp
40.webp
41.webp
42.webp
43.webp
44.webp
45.webp
46.webp
47.webp
48.webp
49.webp
50.webp
51.webp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七天的意义远超作品本身。

少年们用行动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真谛:真正的创造力从不诞生于标准流程——它萌芽于无拘的探索(Play),燃烧于忘我的痴迷(Passion),最终在共同成长的使命(Purpose)中淬火成型。

带着这份创造力走向未来,他们便不再只是新技术的使用者,更将成为定义未来可能性的创新者。而此刻,我们正见证这场蜕变的起点——少年掌心跃动的火种,终将汇聚成点亮时代的璀璨星辰。

52.web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