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Build. Break. Repeat.
但创意、激情和热爱从不该被现实引力静音。




2025年7月31日,85名创造者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北京、广州、澳门、武汉等全球各地云集于深圳科创学院“极客营”,参加首场硬件黑客松,用5天的时间投入至纯粹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没有命题,只有方向;没有框架,只有热血。

极客营开营仪式上,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吴显亮以“八个问题”为线索,引导营员思考如何走好创新的实践路径。他指出,过去从公司创立到第一版产品问世平均需要28.9年,如今这一周期已缩短至5到10年,节奏越来越快,但从0到1的本质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做出点什么”的执念。
纵观历史上改变世界的极客,乔布斯的创新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对用户体验细节的极致追求;不断迭代每一个细节,使产品真正服务于用户,而非单纯堆砌功能。苹果的快速产品迭代策略,让创新不断升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则走出了另一条路径——坚持技术与产品紧密结合,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也注重转化为用户愿意使用的产品,从晶体管收音机到家用摄像机,索尼用不断的产品优化,体现了由简单到精美的创新过程。




“创造的本质不是追风口,而是在一次次试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吴显亮由衷希望,极客们不要满足于解决方案,而是思考如何做出真正的产品。这也是极客营的设计理念——创新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将技术有效转化为产品。

“极客是纯粹的,像绅士一样研发和像孩子一样玩。”深圳科创学院招生合作总监卓宇迎从另一个维度提出了对营员们的期待。在他看来,真正的极客精神不仅在于技术能力本身,更在于面对问题时的那份专注和执着:既要保持探索的热情,也要有扎实落地的执行力。
正是出于这样的初心,本次极客营旨在提供一个创造自由、碰撞自由的创新沃土,以产品定义和技术实现为核心,营员们能全心投入,纵情探索,无所束缚。




为了给营员创造最好的智能硬件创新环境,深圳科创学院免费开放近千平方米的实验室,覆盖原型设计、工程验证、智能制造等多个关键环节,构建了一条从创意构想到技术转化、从打样测试到中试试产的完整创新链条,堪称顶级硬件工坊。
参观过程中,不少营员被实验室设备的完整度和专业化程度所震撼。来自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李治永正在筹备个人创业项目,他坦言:“实验室的资源丰富到超出想象,完全可以支持消费电子产品前期的demo开发和验证。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与成本,更让我们能在项目早期就接触一线的工艺流程,对产品化至关重要。”

实际上,极客营并不追求“天才式爆发”,而是鼓励持续试错、反复打磨。在这个强调速度与成果的时代,极客营的青年们依然能保有自己的“非功利浪漫”。
来自南京大学的陈容贤希望在营期让技术重新焕发温度,让创造回归最初的冲动与热爱。正在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王一朵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创意连接器”,能在团队中架起想象与技术的桥梁。极客营对她最大的吸引力,是能沉浸式接触前沿科创理念,和同频人一起在极客氛围里,突破常规思维边界,挖掘自己更多可能性。

当一群愿意动手、敢于试错、坚持创造的人聚在一起,未来的模样就开始悄然浮现。
极客,即刻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