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的心,野蛮的创新,就在此刻。




01
创新方向之锚
兴趣、技术与需求的黄金交汇点
实际上,在创业的马拉松中,选择正确的赛道往往比奔跑的速度更为关键。身为一名创业者,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真实痛点。
逸动科技创始人陶师正因为热爱水上运动,在游玩中发觉传统柴油船外机体积庞大、噪音严重且价格昂贵的痛点,于是将兴趣、技术与市场需求完美结合,专注于电动船外机的研发智造。正浩创新的创始人王雷从小在沙漠边缘长大,对能源问题有天然敏感度,博士期间专攻储能技术,当户外电源市场兴起时,他的个人关注点、技术储备与市场机遇形成了完美交集。
由此可见,好的创业机会往往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个人经历、专业能力和市场观察的交汇处自然涌现的。




当然,创业者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的:技术可行性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变化莫测、竞争格局的瞬息万变、资金链的紧张压力。但优秀的创业者往往能在看似混沌的环境中找到行动的方向。“面对困难不找理由找方法”,他们不会因为无法预测所有结果就停止前进,而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做出判断,然后在行动中调整策略。这种勇气并非鲁莽,而是建立在对自身能力和市场趋势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理性冒险。

02
创新演进之道
从多元画像到渐进式突破
面对诸多对创业欲欲跃试的营员,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吴显亮通过“一位面试官和四位面试者”的主题演讲,勾勒出当下年轻的技术型创业者的典型困境:学业优异却缺乏实践经验;不断自我修炼却囿于学术象牙塔;试图转化科研成果但苦于商业化落地;积累了足够的技术与资源但逐渐偏离C端场景。
这些画像并非刻板印象,而是现实的真实映射。过去几年,深圳科创学院科创训练营收到了上万份申请,从这些年轻人的简历中,吴显亮看到了大家的共性疑虑,更基于历史案例归纳与数据总结复盘,得出了困境的回应之道。在他看来,一位优秀的硬科技创业者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有内驱力,不随波逐流:
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地规划人生的路径,选择创业道路,并快速执行。具备潜力的创业者在独立思考与坚定主见的基础上,拥有强烈的内驱力和清晰的愿景。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迅速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自己的判断。
快速学习,从实践中提升自我:
创业者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不断的学习和转型。索尼从小型电子维修公司起步,通过快速学习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后来进军影像领域,快速迭代数码相机产品,最终成为影像行业的重要玩家。这种跨领域的学习转型能力,正是创业者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组合创新(connect the dots):
创新并非凭空猜想,是将生活中的观察、经历进行的有机组合。苹果电脑就是最佳例证。乔布斯将处理器、游戏、办公软件和用户体验巧妙整合,让个人电脑同时满足了工作、娱乐的需求。这种组合创新能力要求创业者保持好奇心,愿意尝试各种相关甚至不相关的领域,在积累中寻找灵感,在看似无关的点之间建立连接。
保持开放心态,获取新的灵感:
优秀的创业者需要时刻保持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既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也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更要洞察社会文化和消费趋势的微妙变化。这种开放的心态让他们能够从看似无关的领域中汲取灵感,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商业机会。
03
团队协作之智
沙盘演练中的生存与共赢
创业是一场精密的博弈,团队是核心筹码,战略是胜负手…… 未曾躬身入局者,难窥其中的千回百转。看似无懈可击的布局,可能因一个细节的疏漏满盘皆输;执着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孤勇,往往不敌团队协作的合力。
“沙漠掘金” 与 “盲人晚宴”,便是用两场别开生面的体验,让营员们在亲历中触摸创业的肌理。
“沙漠掘金” 构建了高度贴近实战的创业沙盘:学员化身资源匮乏的探险队,有限物资对应创业初期的资金约束,未知路况模拟瞬息万变的市场,突发天气则隐喻行业波动。在这里,每个决策都直指创业要害:如何分工才能高效推进?如何控本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如何布局才能在风险中锁定收益?各小组在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反复博弈,深刻体会到:创业从不是单打独斗的冲锋,而是团队智慧在复杂变量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团队协作的价值在此被无限放大。澳门科技大学的金贝直言:“我们团队的协调配合特别顺畅,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大家各司其职又彼此补位。”信息差带来的战略分野更具启示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俊辰总结:“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差,我们最先获得市场交易的消息,从而拿到了更多资源。”
相较于“沙漠掘金” 的激烈博弈,“盲人晚宴” 则带来了另一种思考。蒙眼时剥离视觉依赖,营员们更懂沟通的重量。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郑雅心认为“在彼此不知道学校背景和专业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几个问题,就能走到对方内心深处,了解真实想法。”这种不被外在标签影响的坦诚交流,让营员们发现了沟通的另一种可能。




下一个突破性的创新,或许就诞生在这些年轻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