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2025-10-11

同行,共创,实战 | 2025极客营结营

1.webp

未来,在手中逐渐成形。


文字 | 婵娟可颖
编辑 | 婵娟


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正不舍昼夜地在车库里打磨Apple I的原型;2006年,汪滔正埋头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宿舍中,反复调试与验证,推进着大疆第一代飞控系统的核心设计;2016年,张峻彬带着团队在东莞松山湖基地的办公室里反复测试,打磨第一代扫拖一体机……每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都始于“第一次动手”的瞬间


2025年8月,一场为期5天的创新实验在极客营正式启动。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创造者们汇聚一堂,他们带着各自的技术专长和创意想法,试图复现那个关键时刻——从想法的萌芽到原型的诞生。在这个浓缩的创新实验场里,他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当代的年轻人,是否还能像那些改变世界的前辈一样,用双手将脑海中的构想变成现实?


2.webp


“我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极客营大部分营员如此表示。


有人设想过设计一套关于盲人出行的设备,却因为觉得“这太疯狂了”而迟迟没有动手;有人在脑子里早已设想好智能陪伴装置,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团队去推进.....这些想法,有的已经卡在脑海里两三年,写过BP,画过图,但始终没落地。


3.webp
4.webp
5.webp
6.webp


极客营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它就成了那个一触即发的开始。五天时间,一个想法,做出原型。


想解决夏天不想背包的小烦恼,那就做出一个会识别信号、自动跟随主人的机器人;想要一个能变颜色、变图腾的饰品,那就做一个结合AI运势与情绪图像的智能手链,推出“守护神”概念;想解决当代人的社交焦虑,那就做一款带电子宠物的充电宝,只要你在规定时间内不摸手机,宠物就会成长;想为视障人群设计可穿戴导航设备,那就尝试把航模旋翼的力反馈原理做进指环,引导他们穿越障碍。


7.webp
8.webp
9.webp
10.webp


自深圳大学的陈同学说,他一直对技术创造有所心动但没能走出去,直到这次,第一次和组员坐一张桌子焊板、谈专利、写逻辑。“原来我不只是有想法,我也能做、也能找到人做。”


在这片没有预设标准、只有创造氛围的场域,也有不少人解锁了第一次:第一次把自己的点子,交到别人手上第一次在没人看好时,靠demo说服对方;第一次在系统崩溃时,没有说“下次吧”,而是熬夜“硬抗”。


正是这一连串具体的动作、这几天不舍昼夜的拼搏,让“想法”开始变重、变实、变成一块能用的东西。


11.png


从0到1最难的,从来不是起步,而是遇到困难与挑战时还愿意一起顶住。


协作是极客营的核心设计。在这里,不存在预设队伍,也没有“完美搭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技术专长与心仪目标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自行组队、协调分工。


从第一晚起,营员们就需要和此前并不认识的人并肩推进一个从未验证过的想法,并在Demo Day之前拿出能展示的原型。时间被压缩、目标被拉高、彼此之间毫无了解,这种密度之下的合作,是普通项目制训练很难模拟出来的。


12.webp


一开始总是混乱的。


有人想做陪伴型AI设备,有人执意要实现机械变形结构,还有人提出一个灵感,却讲不清楚落地路径,一切都只能边做边磨合。而更难的,是预期错位。甚至,有些队伍内部起初分歧极大,有人是奔着做出最小可行产品(MVP)来的,有人是来体验学习的,想法不一,节奏难合。有队长说,最难的是把“目的不同的人”协同到同一个目标上——不是达成一致,而是形成交换和取舍。极客营这个完全开放、临时搭建的协作场,促使他们快速用实际行动找出共识。拉清单、拆任务、互顶进度,每解决一个接口问题就同步一次进展,每出一个bug就快速定位。

 

在这种高压实战状态中,知识也以更快的速度流动。一位营员说,他之前一直搞不懂情感陪伴类AI的建模原理,是队友在现场三分钟就讲清了自己网上查了一个月都没弄懂的结构。这种交流,在平时的实验室和课程小组里很少发生。但在极客营,它变成了常态。


13.webp
14.webp
15.webp
16.webp


实际上,极客营不是为了让人“合作愉快”,而是让人真实协作。那些从陌生到并肩的队友关系,不是靠默契建立的,而是在一起接bug、救接口、拆方向时,被共同的动手任务逐步打磨出来的。


技术创造的石头虽然重,但他们一起推上去了


17.webp


84日,是最终的X Day,也是各个小组展示成果、汇报演示的高光时刻。


现场分为Geek FairGeek Show两大环节,前者组织营员们公开亮相他们倾注心血打造的创新项目,与来宾交流、碰撞;后者采取擂台赛形式,小组轮番上台,进行限时、高能的路演汇报,阐述创新理念,接受挑战与质询。


18.webp
19.webp
20.webp
21.webp


嘉立创、韶音科技、库犸科技、地瓜机器人、影石科技、本末科技、小红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INDIEGOGO、源子科技、优必选、招商致远资本、童伴精灵、AING硬迹等产业代表,与投资人、高校老师等各方代表云集于X Day,为营员打造了一个与真实产业生态发生直接连接的机会。各种声音在这片区域流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极客盛宴。


22.webp
23.webp
24.webp
25.webp


根据科创导师们的评审及现场投票决定,主攻情绪陪伴的iChester 团队凭借完整的技术闭环与可拓展的市场想象力,荣膺“极客之王”称号,成为本届极客营的最高荣誉获得者,同时也斩获“极客团宠”“小红书特别单元”与“赏金猎人”三项大奖;聚焦交互性乐器的“拿捏全场”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力揽获“科创引擎认证”“赏金猎人”等多项荣誉;打造导盲产品的钢铁瞎、研发主动式AI眼镜的Stein;Gate、针对二次元爱好者群体进行技术创新的Lumo Lab则分别瓜分“炼金术士”、“钱途MVP”、“生态位王者”等奖项。


26.webp
27.webp
28.webp
29.webp
30.webp
31.webp
32.webp
33.webp
34.webp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然,在奖项之外,更重要的是过程中一次次深夜调试、一次次方案重构、一次次推翻与重来。没有人生来就是极客,在这五天里,这群年轻人以“造物”为名,完成了关于创造力、协作力、表达力的三重跃迁


35.webp
36.webp
37.webp
38.webp


5天的时间证明,触摸未来并非遥不可及。


这些新世代的科创极客用行动回答了开篇的疑问:当想法遇到执行力,当个体组成团队,当时间压力催化创新,硬科技产品从0到1的突破就在眼前。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开发的体验,更是一次关于可能性的探索。


未来,就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

39.webp

Top